湖南法治報訊 通訊員 龔安妮
凡人微光,星火成炬。為進一步激勵全體干警以能動司法促進提質增效,即日起,永定區人民法院宣傳中心開設“凡人小事”系列專欄,介紹推出一批在審判執行、立案信訪、審判輔助、審判管理等不同崗位上默默無聞、無私奉獻的普通法院干警,展播他們為群眾做好“小事情”、解決“小問題”、調處“小矛盾”的“凡人小事”。
在永定區人民法院,有這樣一群人。
他們用躬行態度,踐行著紙上正義;用利劍仁心,書寫著為民情懷,用心用情辦好每一個執行案件,讓公平正義直抵人心。
永定法院執行局執行員張慶華便是其中的一位。作為基層執行干警,他心系人民,服務百姓,14年如一日,奔跑在執行路上,讓公正“看得見”“摸得著”,把勝訴當事人的“紙上權利”兌現為“真金白銀”。
某夜,一陣急促的鈴聲劃破寂靜,張慶華接到一通特殊的來電。
“同志,幫幫我吧,服裝店經營不下去了,家里還有兩個小孩兒要撫養,都等著那筆費用......”電話那頭,一名女子心情焦急,泣不成聲,打電話打來的正是小錦。
原來,小芝與前夫小洲產生婚姻糾紛,小洲陷入極端情緒,在自家經營的副食店縱火,火勢蔓延到了小錦所經營的服裝店,對小錦造成了嚴重的財產損失。而火災發生后沒多久,小洲臥軌自殺。
小錦多次與小芝商討賠償事宜無果,只能向法院提起訴訟。經法院審理判決,小芝應向小錦賠償火災所造成的損失3萬元。
可是案件宣判后,本應賠償的小芝卻“遠走高飛”,判決書一時成為了“一紙空文”。
“你放心,法院審判的案件,‘有錢錢交代,無錢法交代’,一定兌現你的合法權益!”面對小錦的急迫求助,張慶華只能先積極安撫。掛斷電話后,張慶華輾轉難眠。
民生案件的妥善化解關聯著群眾的幸福感,小錦最迫切的訴求,就是早日拿到賠償款,解決家里的生計問題。
“必須要盡快解決!”張慶華暗自下定決心。
次日一早,張慶華驅車前往小芝所在的村委會,在村干部的帶領下開展入戶調查。打聽一圈后,張慶華發現,小芝就像人間蒸發一樣,已然杳無音信。
聯系不上小芝、名下又沒有財產、親朋好友也不知其去向......執行一時陷入了困境,張慶華又想起了徘徊在法院門口的小錦。
不!執行人難找,未必就找不到人;查無財產,未必就沒履行能力!
張慶華在詳細了解情況后,又立即趕回到辦公室繼續翻閱卷宗、查找資料,仔細琢磨解決辦法。
“現在的首要任務是找到小芝,要不試試從懸賞入手呢?”想到這里,張慶華當即聯系到小錦。經過小錦同意后,永定法院第一時間向社會發布了“懸賞公告”,小芝赫然位列其中。
公告一發出,事情便出現了轉機,一名匿名舉報人向法院提供了有效的線索:小芝在長沙縣某酒店務工。
機會稍縱即逝,必須抓住先機!張慶華一行人隨即驅車前往長沙,在酒店發現了正在擦拭玻璃的小芝。
“我跟你們走,事情過去這么久了,我也不想東躲西藏了!”一見到法院的干警,小芝嘆了一口氣說道。
“小錦一家現在生活困難,服裝店需要重新裝修,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......”返程途中,張慶華向小芝訴說著小錦的困境,并反復釋法說理、溝通協調,車子還未開出長沙城,小芝便低頭表示:“我當初也是沒想通,您放心,我馬上想辦法籌款。”
小芝被傳喚至永定法院后,便立即聯系親朋好友,將全部的執行款項交付到了小錦手上。至此,本案執結完畢。
“謝謝!太謝謝了,法院幫了我一個大忙!”小錦收到賠償后連連對張慶華表示感謝,還為其送來了錦旗。
回顧張慶華14年的執行生涯,為了查找被執行人和處置財產,他去過29個省級行政區,輾轉了100余座城市,西到青海,北到黑龍江,行程達20余萬公里,共有30多位當事人給他送過錦旗或感謝信,并表達了對他執行工作的贊揚和肯定。
“法院執行局有的是忙不完的案子、接不完的電話、跑不完的現場......”張慶華說。
但他因為熱愛,所以全力以赴、全力出擊、應執盡執,努力實現公平正義的“最后一公里”已是他一生堅持的事業。
責編:王輝
一審:曾金春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